古人说“寂寂昙花半夜开,月下美人婀娜来”,意境优雅让人遐思。但昙花虽美却不能免于一瞬而逝,世事很多如昙花,让人惊艳之后便了无踪迹了。
那么,最近在国内风起云涌的团购网站会不会就是那朵夜半的昙花呢?我看,很有可能。
在裁员传闻持续一个多月之后,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于上周末承认,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高朋网“正在辞退一些表现不佳的员工”,但并未透露具体的裁员比例。报道透露,高朋网从今年4月就开始实施裁员计划,“几乎每周都有员工离开高朋网”。而6月的时候,每个部门的主管都被要求拿出5%的裁员名单。而在GROUPON此次表态前,高朋网一直回应此事为“正常的人员调整”。(8月8日北京商报)
在裁员原因上,团购鼻祖尽管犹抱琵笆,但我们都知道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的道理,要是经营形势大好,裁员的可能性不是太大。不必说什么水土不服的道理,也不必说腾讯“不给力”的因素,GROUPON在他的娘家日子也就是那样儿。他最新一次酝酿上市之前的数据表明:“在2010年和2011年第一季度,GROUPON调整后的总部门运营利润分别为6060万美元和8160万美元。而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,Groupon在2010年亏损 4.134亿美元,在今年第一季度亏损1.139亿美元。”现在即便有了“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.15亿”的热闹,可也难逃“资本脱身术”的嫌疑。所以,高朋在国内的窘境即便没人深究我们也能略知一二。
高朋尚且如此,国内其他的团购网站也好不到哪里去。 据《理财周报》分析,“业内不少人认为,5000家的团购网站最后会有超过95%的比例倒下,这或许也并不是危言耸听”。的确,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。在自己臭了自己的名声、团购网本身盈利局限以及成本越来越大的情况下,团购网“有超过95%的比例倒下” 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数字,甚至全军覆没也是有可能的。
第一,自毁长城。
“经过了一年多的爆发式和非理性增长,有业内人士表示,中国团购行业即将进入‘寒冬’,行业的洗牌大潮已然来临。事实上,98%的团购网站已经“名存实亡”,最近深陷负面泥沼的窝窝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在‘抽奖门’、‘裁员门’等阴影的笼罩下,其运营上的硬伤显露无疑,最近来自消费者的投诉更是有如潮水般汹涌,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样一家公司如何能完成其标榜的IPO而顺利上市。”
第二,团购网本身盈利局限性太大。
团购的唯一盈利模式就是收取佣金,但是,如果“卖方”的利润范围过于狭窄的话,那返还的佣金自然会随之降低。所以,如果团购网站在“压价”上下的功夫太足,而所团购的商品又没有那种持续召唤顾客进而长期盈利的特点的话,那这团购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目前中国团购网的杀手锏是“价格”,假如大家恶意竞争持续以低价吸引顾客,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逐渐失去最优质的商家,进而失去缺乏耐心的顾客,进而自己只有死路一条。一方面要自己可怜的佣金,一方面要照顾商家微薄的利润,鱼和熊掌很难兼得。
第三,成本越来越高。
据说建立一个团购网的成本并不高,甚至很低。但是,后续投入却像一个无底洞。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曾经说过:“团购用户增长125%,但是市场费用涨了 10倍,运营成本涨了10倍。”这个比例,小学生都能算得出。没有广告,顾客以为你快完蛋了,所以,广告必须如潮水般的投入;不挂在网址导航首页,顾客以为你黄了,所以必须挂着。有一个数据,“发展一个用户的成本从2010年年初的5~10元狂增至如今的50—60元。甚至前几天某垂直团购厂商像向记者表示,最近一个月,成功开发一个用户的成本已经增到了90元”。这个用户也许只做一锤子买卖,也许只买10快钱的东西,团购网在花钱雇消费者来参观,只剩下热闹。这钱谁出?风投。
投资者不是傻子,消费者也不是傻子,商家更不是傻子,我想,团购网是远不如视频网站的。既然如此,在市场预期、消费者信心都急速降低的情况下,团购网距离集体灭亡还有多久呢? 我想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吧,或许会有漏网之鱼,但那是资本自救的结果。
团购网,会不会是那朵夜半的昙花?